目錄
文|UMU ALT 團隊,UMU學習平臺
「AI轉型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領導力的挑戰」
當企業紛紛投入AI技術,為何有些組織能成功轉型,有些卻成效不彰?關鍵往往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領導層是否準備好引領這場變革。本文以IEEE期刊最新研究為基礎,深入解析47位AI與商業創新專家的實務洞察,為企業培訓與人才發展工作者提供一個完整的領導力發展框架。
在全球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價值創造以及競爭格局。從生成式 AI 的崛起到資料驅動決策的普及,AI 已經成為推動企業數位轉型和商業模式創新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MI) 的核心引擎。
高階管理者的角色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傳統的決策方式和領導模式已無法滿足 AI 所帶來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戰略層面的重新佈局、文化層面的深度變革以及資源層面的優化配置。這一過程對高階管理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們需要在戰略、行為和環境三個層面承擔關鍵責任,同時具備相應的能力來應對技術複雜性和組織變革。
在 Philip Jorzik 及其研究團隊在《IEEE 工程管理學報》期刊上發表的題為《AI 賦能的商業模式創新:高階管理者的能力與角色》(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able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mpetencies And Roles Of Top Management)(2024年)的論文中,基於對 47 位 AI 和商業模式創新領域專家的深度訪談,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明確了高階管理者在 AI 賦能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三大核心角色類別和五大關鍵能力。
以下,我們將深入解讀這篇研究的核心觀點,探討高階管理者在 AI 賦能商業模式創新中的關鍵角色與能力,並為企業提供實際的行動建議。
延伸閱讀:企業轉型的4大關鍵警訊
Part.1 從47位專家訪談看AI轉型的領導缺口
為了深入探討高階管理者在人工智慧(AI)賦能商業模式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MI)中的角色與能力,研究團隊採用了歸納式研究方法(Inductive Approach),並基於Gioia方法(Gioia Method)構建了一個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框架。這種方法以嚴格的質性研究標準為基礎,旨在從實踐中提取理論,而非依賴既有的理論框架。
研究團隊透過精心設計,選擇了 47 位在 AI 和商業模式創新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作為訪談對象。這些專家來自多個產業和領域,涵蓋了以下五大類別:
- 高階管理者:包括 20 位 C 級高階管理者和董事總經理,負責企業戰略方向與決策。
- 中層與基層管理者:16 位部門主管及高階管理者的直接下屬,負責具體業務執行。
- AI專家:6 位對 AI 技術及其應用有深入瞭解的技術專家。
- 學術教授:3 位專注於戰略管理和 AI 研究的大學教授。
- 管理顧問:2 位具有 AI 轉型專案經驗的諮詢顧問。
Part.2 如何從實務萃取智慧?3層次編碼建構領導能力框架
團隊首先對訪談內容進行逐字轉錄,然後按照 Gioia 方法進行分層編碼,從中提煉出關鍵主題。
第一層:一階概念(First-Order Concepts)
研究團隊從訪談資料中提取了 60 個一階概念,這些概念直接引用了受訪者的語言,以確保保留原始資料的真實性。例如,某位受訪者提到:「高階管理者不需要完全理解演算法的工作原理,但必須清楚 AI 技術如何影響業務決策。」這一觀點被歸類為「高階管理者對 AI 技術的基本理解」。
第二層:二階主題(Second-Order Themes)
透過對一階概念的歸納和比較,研究團隊識別出了 13 個二階主題。這些主題是研究者對資料的進一步抽象和總結。例如,「對 AI 技術的基本理解」與「AI 技術帶來的管理挑戰」被整合為「對 AI 技術的知識與理解」。
第三層:聚合維度(Aggregate Dimensions)
最終,研究團隊將二階主題歸納為兩個聚合維度:高階管理者的能力(Competencies)和高階管理者的角色(Roles)。這些維度構成了最終的理論框架。
Part.3 高階主管在AI轉型中扮演什麼角色?3大類別與5大能力解密
研究團隊最終構建了一個理論框架,確立了高階管理者在 AI 賦能 BMI(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三大核心角色類別和五大關鍵能力。以下是對這一框架的詳細解讀。

論文將高階管理者在 AI 賦能商業模式創新中的角色劃分為三個核心類別:戰略角色、行為角色和環境角色。這三個角色類別涵蓋了高階管理者在推動 AI 創新中的主要責任和任務。
1. 戰略角色(Strategic Roles)設定AI願景與評估優先順序的領導智慧
在戰略層面,高階管理者需要聚焦于以下兩項關鍵任務:
- 設定可持續的 AI 戰略方向
高階管理者需要為組織設定清晰的 AI 願景,確保 AI 技術能夠支援企業的長期戰略目標。這包括識別 AI 在優化現有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或開發新業務模式中的潛力。一位受訪者提到:「高階管理者的任務是指出方向,並確保 AI 專案與企業的整體戰略保持一致。」 - 評估與優先排序 AI 用例
高階管理者需要根據客戶需求和戰略適配性,對 AI 專案進行評估和排序。只有將資源配置到最具價值的 AI 應用場景,企業才能實現 AI 賦能的最大化收益。例如,一位受訪者指出:「AI 不是為了追求技術本身,而是為了揭示客戶和業務模型的真正價值。」
2. 行為角色(Behavioral Roles)從溝通、實驗到建立信任的行為領導
行為層面的角色強調高階管理者在推動 AI 應用中的溝通與激勵作用,具體包括:
- 持續推動 AI 願景落地
高階管理者需要透過明確的目標設定和持續的支持,激勵團隊克服內外部阻力。例如,一位受訪者提到:「高階管理者的承諾是 AI 專案成功的關鍵,他們需要不斷推動組織向前發展。」 - 提供實驗與創新的自由
AI 專案的成功離不開試驗與反覆優化。高階管理者需要為團隊提供靈活的環境,允許試錯並從失敗中學習。一位受訪者指出:「創新需要實驗的自由,尤其是在 AI 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 - 確保透明與可信的溝通
AI 的複雜性可能引發員工的不安與誤解。高階管理者需要透過清晰的溝通,增強組織對 AI 的信任,減少技術恐懼。例如,一位受訪者強調:「高階管理者需要確保 AI 的願景和目標能夠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
3. 環境角色(Environmental Roles)資源配置與文化塑造的環境領導力
環境層面的角色強調高階管理者在資源配置和文化塑造中的作用,具體包括:
- 提供資源與知識支援
AI 賦能的商業模式創新需要多學科團隊的支援。高階管理者需要確保組織擁有必要的技術、資金和人才資源。例如,設立 AI 實驗室或與外部專家合作,都是推動 AI 專案的有效方式。 - 引導 AI 文化與變革管理
高階管理者需要推動組織文化的轉型,建立包容失敗和鼓勵創新的環境。一位受訪者提到:「AI 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變革文化的催化劑。」
延伸閱讀:如何定位數位轉型人才策略需求?
高階管理者在 AI 賦能商業模式創新中的5大關鍵能力
為了有效履行上述角色,高階管理者需要具備以下五大核心能力:
- 對 AI 技術的知識與理解(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AI):瞭解 AI 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商業中的應用潛力。
- AI 思維模式(AI Mindset):具備開放、靈活的心態,願意嘗試新技術並接受資料驅動的洞察。
- AI 領導力能力(AI Leadership Capabilities):能夠激勵團隊接受 AI 技術,並在組織中推動 AI 願景的實現。
- AI 戰略領航能力(Ability to Navigate AI Abstraction):在不同的抽象層次上理解 AI 的影響,包括技術潛力、組織結構變革和資料驅動決策的價值。
- 基於 AI 的決策能力(Ability to Make AI-Based Decisions):信任並採納 AI 生成的洞察,同時在 AI 建議與人類判斷之間找到平衡點。
Part.4 技術之外更關鍵的是什麼?高階主管轉型成功的本質思考
AI 的引入並不會自動帶來組織生產力和競爭力的提升。企業需要深刻理解,AI 賦能的轉型品質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還取決於業務流程、關鍵 AI 提效節點的設計以及管理模式的變革。高階管理者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能力與領導力將直接影響 AI 轉型的成敗。
生產力與競爭力的提升並非自然發生
AI 技術的引入並不會自動帶來組織生產力和競爭力的飛躍。真正的改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企業流程再造:AI 的價值在於優化和重塑業務流程,而非簡單地替代現有流程。企業需要識別關鍵 AI 提效節點,將 AI 技術與目標緊密結合。
- 管理模式變革:AI 轉型要求管理模式的深度調整,包括決策流程的重構、資料驅動文化的建立以及跨部門協作的加強。
- 人才的「AI 力」培養:AI 力(AI Literacy)是指理解、應用和管理 AI 技術的能力。這不僅適用於技術團隊,也適用於組織中的每一位員工,尤其是高階管理者層。只有當組織成員具備 AI 力時,AI 的潛力才能被最大化釋放。
高階管理者的角色與能力轉變是 AI 轉型的核心
高階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業務領導者和管理卓越的推動者,其角色和能力的轉變在 AI 轉型中尤為重要。然而,正如論文所指出的,高階管理者並不需要成為技術專家,而是需要在以下方面實現轉型:
- 戰略視角的轉變:高階管理者需要從戰略層面理解 AI 的潛力,並將其融入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中。
- 領導力的提升:高階管理者需要成為 AI 的推廣者(Evangelist),透過清晰的願景和透明的溝通,激勵團隊接受 AI 技術並推動文化變革。
- 外部視角的引入:高階管理者的角色和能力轉變不會自然發生。他們需要採用「Outside-In」的學習方式,主動瞭解產業最新趨勢、最佳實踐,並應用最適合的工具來推動轉型。
UMU:企業 AI 轉型的戰略夥伴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需要與專業的戰略夥伴合作,以加速轉型進程。UMU 作為 AI 轉型的戰略夥伴,能夠為企業提供以下支持:
- 產業洞察與最佳實踐:UMU 深入理解不同產業的 AI 應用場景,幫助企業識別 AI 賦能的關鍵領域,並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 組織賦能:UMU透過《發展大模型時代的 AI 力》課程和工作坊,説明組織各角色快速建立 AI 思維,合規、高效地使用 AI , 推動組織 AI 轉型。
- 工具與技術支援:UMU 提供先進的 AI 工具和平臺,幫助企業員工提升生產力、創造力和工作體驗。
Part.5 從理論到實踐:高階主管轉型領導的3大立即行動
為了在 AI 賦能的商業模式創新中取得成功,高階管理者需要採取以下行動:
重新設計業務流程
- 識別關鍵 AI 提效節點:分析組織中哪些流程最能從 AI 中獲益,並優先優化這些流程。
- 推動資料驅動的決策文化:確保 AI 技術能夠為企業提供可操作的資料洞察,並將其融入日常決策中。
培養組織的「AI 力」
- 高階管理者層面:透過產業最佳實踐研究、外部專業諮詢和培訓工作坊,提升高階管理者對 AI 力的理解和戰略應用能力。
- 員工層面:幫助員工掌握 AI 知識和技能,建立正確的 AI 文化,在工作典型場景中能夠使用 AI 提效。
採用「Outside-In」學習模式
- 學習產業趨勢:高階管理者需要持續關注 AI 技術的最新發展,瞭解產業中的成功案例和失敗教訓。
- 借鑒最佳實踐:透過與 AI 戰略夥伴的合作,拓寬視野,引入適合企業需求的 AI 解決方案和管理方法。
邁向 AI 賦能的未來
AI 賦能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僅是技術的革命,更是管理模式和領導力的深刻變革。高階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者,必須主動擁抱變化,透過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培養組織的 AI 力以及採用外部學習模式,推動企業實現真正的轉型。
UMU 作為 AI 轉型的戰略夥伴,隨時準備為企業提供支持。從產業洞察到技術工具,從高階管理者賦能到人才培養,UMU 致力於幫助企業在 AI 時代保持競爭力。
高階主管的轉型領導能力是AI成功導入的關鍵槓桿。本文透過IEEE研究揭示,領導者需在戰略、行為、環境三個層面發揮作用,並具備AI知識理解、AI思維、領導能力、策略領航與AI決策等五大核心能力。
這些能力並非天生具備,而需透過「Outside-In」的學習模式、產業最佳實踐研究、以及刻意練習來培養。對培訓工作者而言,重點在於設計能夠轉化這些能力的學習體驗,包括情境模擬、專案導向學習,以及持續的實踐反思,讓高階主管真正成為組織AI轉型的推動者。歡迎您分享實務觀察與培訓設計經驗,讓我們一起深化對高階主管轉型領導的理解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