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文 | 趙英 施耐德電氣(中國)原學習發展總監,編輯《培訓雜誌》宋琳
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如何透過學習與發展保持競爭優勢?本文透過施耐德電氣22年實務經驗的深度案例分析,剖析學習型組織建構的核心策略與實踐方法。
文章架構涵蓋三大面向:首先探討企業培訓部門從執行者到價值創造者的四階段演進模式,協助您診斷組織現況;接著分享以文化為核心的培訓戰略框架,包含領導力發展、行動學習、經驗傳承等具體實務;最後從人本角度討論培訓的終極價值——培養利他精神,實現組織永續發展。
二十二年前,我加入了施耐德電氣(中國)(以下簡稱「施耐德」)。前十七年,我一直從事HRBP工作,隨後五年則轉戰學習與發展部門,如今已退居二線。
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企業學習發展領域的工作者,我有幸見證了這個行業從萌芽到繁榮的全過程。近來,我回顧了一些過往的心路歷程與行業經驗,也對企業學習發展的未來做了個人思考,在此分享一二,願對同業友人有所參考和借鑒。
Part. 1 企業培訓部門如何定位?4個發展階段解析角色轉換關鍵
關於企業學習發展中心的戰略定位,是所有培訓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首要問題。結合在企業學習與發展領域多年的經驗,我發現,依據企業的不同性質、不同發展階段,其學習發展中心所承擔的角色也大不相同。
您的培訓部門在第幾層?從執行者到創造者的進化地圖
根據企業學習發展中心的戰略定位側重於戰略還是執行,以及人力資源或是業務,我們可將其劃分為四個層級供大家對號入座,判斷自己所在企業的學習發展中心所處層級及其戰略重點。

訂單執行者(Level1)
第一等級的企業學習發展中心,主要任務是滿足組織內部的培訓需求,為員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以及根據各部門的具體要求設計和實施各種培訓專案。此階段的學習發展中心以專案為導向,強調短期效果,中心內部則注重提高培訓效率。
學習賦能者(Level2)
隨著經驗的積累和對企業需求的深入理解,第二層級學習發展中心應注重業務優先而非培訓交付優先,以及以員工為中心並關注個人成長和發展;同時,還應引入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途徑,以激發員工學習熱情,提高其綜合素質。此時,學習發展中心內部需要提升團隊專業能力。
績效賦能者(Level3)
來到第三層級,學習發展中心的工作重點轉變為透過培訓提升企業整體績效;同時,重視與企業戰略緊密結合,深入理解業務場景與需求,與業務團隊建立信任關係,並設計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而該階段的學習發展中心的特點是以績效為導向,注重長期效益,持續助力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升市場競爭力,中心內部則注重提升績效諮詢能力。
價值創造者(Level4)
企業學習發展中心的最高層級是「價值創造者」,並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利益相關者共擔責任。透過不斷創新和優化培訓體系,學習發展中心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從而推動企業穩步發展。
數位化轉型期,成為績效提升的戰略夥伴
我就職的施耐德電氣在前幾年處於數位化戰略轉型的重要階段,彼時,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將學習發展中心視為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我們認為,中心要從「學習賦能者」轉變為「績效賦能者」,並調整了中心的戰略定位。
接戰略,促績效
一是緊密圍繞企業戰略發展重點,透過培訓提升員工能力和素質,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績效。二是始終堅持以戰略為導向,確保培訓內容與企業戰略目標高度一致,説明企業快速回應市場變化,抓住機會,以實現戰略目標。
貼業務,建生態
我們要求,學習發展中心需要深入瞭解組織業務需求,為不同部門和職位提供定制化的培訓方案,共建良好的學習生態,促進組織內部知識共用和交流。同時,還將學習體系延伸至分銷體系、合作夥伴乃至客戶,助力企業形成良性迴圈的大學習生態系統,不斷提升組織整體效能。
有風格,有品牌
此外,我們還注重打造施耐德學習發展中心的品牌和風格,透過獨特的培訓理念和方法,贏得員工的認可和信賴。透過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員工的需求和發展,為企業培養大批優秀人才,並提升在學習發展行業內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3階段「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平臺打造分享
Part.2 以文化為核心:打造組織學習生態的策略框架
基於對戰略的理解——「戰略=價值×體驗」,我們明確了施耐德學習發展中心對企業的價值與定位,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升員工學習體驗。
從促進業務(事)到推動團隊發展(人),以及基於過去的確定性與未來的不確定性時間軸,我們將學習發展中心的戰略重點劃分為四個方面,並把建立高效學習文化作為核心定位。

隨後,在確保框架本身基本不變之下,我們每年都會根據業務戰略的重點與挑戰,以及年度人力資源戰略佈局,對中心的戰略內容進行局部調整。
重視領導力,持續提升管理者認知
領導力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不斷更新和完善領導力培訓體系,幫助領導者提升自身領導能力和管理水準。根據領導者的不同層級,我們設計了針對年輕經理人的「Yount Talent」專案,注重數位化轉型與創新的「Tiger經理人」專案,以及提升高階經理人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的CBL專案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領導力專案。
與此同時,我們還陸續引入了世代領導力、包容領導力、情商領導力、數位化領導力等全新課程,培養了一大批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領導者,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行動學習,讓培訓助力戰略與績效
關於培訓如何能夠「上接戰略,下接績效」,確保業務問題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以及培養員工的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我們認為「行動學習」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該方式鼓勵員工參與式學習,透過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實際業務問題。我們曾組織了數百場行動學習專案,極大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和潛能,從而推動企業戰略落地和創新發展。
善用學習技術,延續組織經驗
在施耐德工作時期,我們十分珍視老員工和專業人士的寶貴經驗,透過深度落地「複盤」和「經驗萃取」學習技術,將員工的實踐經驗總結提煉為方法論,並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企業,提高工作效率。
對此,我們建立了「最佳實踐庫」,收集和整理了企業在各個項目中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同時,還設立了「導師制」「技術專家師徒制」等,讓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和專家線下指導新員工,確保組織經驗得以傳承和延續。
構建完備學習體系,滿足多元化需求
基於施耐德完備的崗位能力模型,我們為所有員工制定了完整的學習發展框架體系,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崗位所需技能和知識,提高其工作能力。
展開來說,我們以提供領導力和團隊管理培訓為「屋頂」,員工通用技能培訓為「基石」,銷售人員系統知識和銷售技巧培訓、技術人員最新技術趨勢和工具培訓等為核心,以及一站式數位化學習平臺為支柱,全方位實現員工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透過搭建完善的學習體系,實現員工系統化與個性化學習完美結合,幫助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從而有效提升組織核心競爭力。
培養高效學習文化,營造良好學習生態
企業文化是組織發展的靈魂,而高效的學習文化則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構成。因此,我們為員工提供了基於業務和個人需求的多樣化學習機會,並強調「適合」的學習機會,反對學習「多等於好」的觀點;同時,幫助員工提升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並宣導「學習=學+習」,重視學以致用,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態。

基於此,每年我們都會積極開展「企業學習周」活動,透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加深員工對學習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透過眾多舉措,我們在組織內部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文化氛圍,致力於將施耐德打造為一個持續改進的學習型組織。
Part.3 培養「利他心」驅動的組織永續發展
經濟學家吳曉波曾在「下一個十年,你在哪裡?」峰會中提出:未來10年,我們所認為的能力將蕩然無存。
關於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儼然已成為擺在每個人面前的嚴峻問題。無疑,新興技術帶來更多學習機會的同時,也產生了全新的挑戰。
與此同時,每當企業遭遇經濟大挑戰時,縮減培訓經費幾乎成為管理者的首要選擇之一,引發了培訓是投資還是成本的熱烈討論。這些問題促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企業培訓的未來何去何從?
打造學習型組織,應對變化
世界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因此,企業未來需要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一棵大樹要想茁壯成長,樹根是最重要的,而學習正是企業這棵大樹的根!建立學習型組織始終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根本,企業只有以不變的學習,才能應對永恆的變化。而學習型組織能夠説明企業快速回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持續學習和創新,保持競爭優勢。
在此,我呼籲企業管理者,當外部挑戰越大、日子越艱難時,我們就越需要重視全員學習。唯有學習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構建靈活高效的學習體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鼓勵員工不斷學習和成長;同時,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員工將學習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工作的一部分。學習既是員工發展的保證,也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關注員工心理健康,提升工作幸福感
對於企業而言,業績永遠是高層管理者追求的硬性結果。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因果規律,企業也不例外。根據蓋普洛曲線可知,組織業績結果來自于優秀的經理和敬業的員工。
在人工智慧時代,似乎所有事情都可以由AI替代,而且看起來簡單高效。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與AI相比,我們作為人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答案顯而易見,機器人再高級也只是機器,而人最為寶貴的正是擁有智慧和情感。可以說,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值得持續投入與付出。
因此,企業需要關注管理者和員工的需求和發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培養、工作環境和職場機會,將他們視為組織最珍貴的財富。對於培訓工作來說,則需要更加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們的幸福度,實現員工個人價值和企業目標雙贏,以提高整個組織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企業永續經營的核心是什麼?利他思維在組織發展中的價值
我們常常提及何為培訓的「道法術」。在我看來,企業需要具備「利他心」,方可實現組織基業長青。
這些年來,培訓的「法」和「術」已經發展得足夠成熟,除了員工必備的知識技能培養外,企業應更加關注「道」的部分,即將「利他心」作為企業自上而下貫徹統一的核心精髓。正如稻盛和夫所言:所有大格局背後,都是一種利他。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一家企業存在的真正價值在於利他——服務客戶並提供價值,回饋社會並履行責任。當企業建立良好的道德規範,強調誠信經營和社會責任感,真正關心客戶和社會利益之時,經濟利益將會在利他的基礎上自然產生,企業切忌本末倒置。
此外,我們都希望引導員工由「產品思維」轉變為「解決方案思維」,然而只有「利他心」深入每位員工的內心,這種轉變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對此,企業應鼓勵並組織員工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並傳遞正能量,使得員工深刻感受到組織存在的價值與社會意義,從而感受到自身對於企業及社會的價值。當員工與組織建立起同發展的精神時,企業自會于市場之林中屹立不倒。
文中提供的學習型組織建構模式,為企業培訓專業人士提供了清晰的發展路徑。從四層級定位診斷開始,協助組織識別現況並規劃進化方向;透過戰略框架設計,整合領導力發展、行動學習、經驗傳承等核心要素;最終以利他文化為根基,建立永續的學習生態。
在您的組織中,培訓部門目前處於哪個發展層級?在推動學習型組織建構過程中,您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您如何平衡培訓的短期效益與長期文化建構?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您對於培訓專業人士的角色轉變有何看法?歡迎分享您在組織學習發展實務上的經驗與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學習型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