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英杰 藍迪老師

「有效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你是否曾遇過反覆出現的困擾,明明已經「解決」了,卻總是捲土重來?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5Why法與魚骨圖,正是幫助我們穿透表象、直擊問題核心的2大利器。這不只是管理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你在面對任何挑戰時,都能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讓我們跟著潘英杰老師一起,學習如何像頂尖管理者一樣思考與解決問題吧!
別再治標不治本!挖掘問題根源2大利器:5 Why法與魚骨圖
圖片來源:AI工具

你真的找到「問題根源」了嗎?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問題,從績效下滑、客戶投訴,到團隊協作不順。然而,許多時候,我們所解決的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而非真正的根本原因。這就像「冰山理論」所描述的——水面上可見的冰山僅占10%,而水面下的隱藏部分才是整座冰山的90%。如果我們只處理水面上的部分,忽略了水面下的真正成因,問題很可能會再次發生,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為何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解決表面問題,而非深究根源呢?這背後的心理因素通常包括:

  1. 駝鳥心態:問題棘手、牽涉太多人,乾脆選擇視而不見,心想「大家都沒處理,那就賭它一把」。
  2. 經驗固化:以往的處理方式看似有效,因此習慣「如法炮製」,卻沒有深入分析其是否真正解決問題。
  3. 輕忽小看:認為這種問題時常發生,沒什麼大不了,直到問題累積成嚴重後果。
  4. 見識不足:沒有意識到問題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因此缺乏深入探討的動機。

這些思維誤區導致組織反覆遭遇相同問題,浪費時間與資源。而真正有效的問題解決,必須透過系統化的方法,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制定相應對策。在這方面,5Why法與魚骨圖是兩個最強大的分析工具。


5Why法帶你觸碰問題根源

什麼是5Why法?豐田智慧的精髓

5Why法是一種連續發問「為什麼」的分析技巧,目的是層層追問問題的本質,最終找出根本原因。這一方法源於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其創始人豐田佐吉提出:「遇到問題時,至少要問五次『為什麼』,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這種方法與我們日常的直覺思考不同。直覺思考往往只停留在表層,例如:「產品出錯,因為員工疏忽。」但若深入問「為什麼」,可能會發現員工疏忽的背後是培訓不足,而培訓不足可能是因為資源有限……最終,我們可能發現問題的核心在於管理機制,而非單一個人錯誤。

5 why法,找出問題根源的重要工具
5 why 法示例,圖片來源:潘英杰老師

如何正確使用5Why法?避開思維陷阱:讓 5 Why法發揮最大效用

許多人使用5Why法時,容易陷入主觀臆測,使分析偏離事實。要避免這個問題,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 基於事實,而非假設:每個「為什麼」的回答,應該建立在可驗證的數據或觀察上,而不是憑空推測。
  2. 確保邏輯連貫:每一層「為什麼」都應該與前一層有直接因果關係,而非毫無關聯地跳躍結論。
  3. 問到無法再問的程度:通常五次為一個標準,但根據問題的複雜度,可能需要更多或更少的層次。

從現象到本質:5 Why法的真實應用案例剖析

案例:客戶投訴產品瑕疵

  1. 為什麼 客戶投訴產品有瑕疵?→ 因為他收到的產品外殼有裂痕。
  2. 為什麼 產品會有裂痕?→ 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有些零件受損。
  3. 為什麼 零件會受損?→ 因為機台的壓力過大,導致某些零件破裂。
  4. 為什麼 機台壓力過大?→ 因為最近更換了新材料,但未調整機台參數。
  5. 為什麼 沒有調整機台參數?→ 因為負責生產的工程師不知道新材料需要不同的參數,材料參數文件未更新。

這樣一來,我們不只找到了「產品瑕疵」的根本原因,還能制定對策(如改善材料參數文件更新SOP機制),避免問題重演。


魚骨圖:解析複雜問題的結構化工具

什麼是魚骨圖?

魚骨圖(Ishikawa Diagram),又稱石川圖因果圖,是由日本品質管理專家石川馨博士於1960年代提出的一種分析工具。它適用於分析多重原因導致的問題,幫助團隊系統性地找出影響因素。

魚骨圖的結構類似魚的骨骼,包含:

  • 魚頭:寫上要分析的問題(如「客戶投訴產品瑕疵」)。
  • 魚骨幹:主線,連接問題與各大類影響因素。
  • 魚刺:各大類影響因素(如人員、設備、環境、流程等),可進一步細分為更小的原因。
問題分析與解決中,找出問題根因的工具「魚骨圖」
魚骨圖(Ishikawa Diagram),圖片來源:潘英杰老師

魚骨圖的適用情境

當問題涉及多個影響因素時,5Why法可能無法有效處理,這時候魚骨圖就是更適合的工具。例如:案例「產品瑕疵的影響因素

主要原因(魚骨幹)次要原因(魚刺)
人員培訓不足、員工疲勞、操作失誤
設備機台老舊、保養不良、壓力設定錯誤
材料材料品質不穩定、新材料參數不明
方法生產流程未優化、標準作業程序未更新
環境生產現場溫濕度影響、照明不足
魚骨圖案例,內容來源:潘英杰老師

透過魚骨圖,我們能夠全面梳理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確保不遺漏任何關鍵問題。


5Why法與魚骨圖可以同時使用嗎?

答案是可以,且效果更好!

通常,我們可以先用魚骨圖整理出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再用5Why法深入分析其中的關鍵原因。例如:

  1. 先繪製魚骨圖,列出「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等可能影響因素。
  2. 在某個主要原因(如「設備壓力設定錯誤」)上,使用5Why法進一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3. 最後,針對根本原因,制定具體的改善措施,確保問題不再發生。

這種組合使用方式,能夠兼顧廣度與深度,既能確保分析全面,也能深入挖掘核心問題。


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高效管理的關鍵

很多時候若只處理表面問題,往往會付出更高昂的代價。5Why法與魚骨圖是職場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前者適用於單一主因的問題,後者則能應對多因複雜問題,兩者結合使用效果最佳。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沒有經過測量的東西,無法管理。」同理,沒有經過深度分析的問題,無法真正解決。學會這兩大利器,讓問題處理不再只是頭痛醫頭,而是從根本上預防與改善,這才是職場中的真正高手!我是潘英杰老師,提供您解決職場問題的跳脫框架思路,咱們下次見。想要閱讀更多歡迎關注藍迪老師的部落格

透過潘英杰老師的精闢分析,我們了解到5Why法與魚骨圖不只是企業品質管理的工具,更是我們面對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各種難題的思考利器。當我們習慣於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而非只處理表面現象時,解決問題的效率與效果都將大幅提升。下次當你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不妨先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再問一次「為什麼?」也許,答案比你想像的更深層,而解決方案也會更加持久有效。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潘英杰老師
潘英杰 顧問

藍迪老師的職場洞察

潘英杰老師擁有近20年的企業高階主管經驗和近10年的企業講師經歷,精通企業問題的診斷與解決,並能在理論與實務間自如切換。老師擅長以日常案例為基礎,將職場情境、管理知識以幽默生動、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讀者,讓複雜的管理變得輕鬆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