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關於議題的查明,很多人只做到「必須先決定類似這樣的事情」這種「整理主題」的程度便停止了,但這樣根本不夠。如果到展開實際討論之後,再次思考「議題是什麼?」時間再多也不夠。為了避免導致這樣的結果,就算勉強,也要事先建立具體的假說(hypothesis)是很重要的。絕對不要說「不試試看怎麼知道?」這種話。在這時候是否能夠站穩腳步堅持到底,對後續的影響將非常大。為什麼呢?理由有三:

理由1:針對議題找答案

原本就需要採取具體的立場,實際建立假說後,才能夠成為得以找到答案程度的議題。例如「○○的市場規模現在究竟如何?」這種只不過是單純的「提問」。這時候,藉由建立「○○的市場規模是否正在逐漸縮小中?」的假說,才會成為得以找到答案的議題。也就是假說才能讓原本單純的提問,搖身一變成為有意義的「議題」。

理由2:知道所需的資訊及該做的分析

只要沒有提出假說,自己在討論的程度與所想找出答案的程度,就無法明確,甚至沒有發現上述內容是不明確的。建立假說才首度明瞭,真正所需的資訊及所需要的分析是什麼。

理由3:讓分析結果的解釋明確化

如果在沒有假說的情況下就開始分析,分析出來的結果究竟是否充分也將難以解釋,結果只是徒勞而無功。

找到問題的本質《議題思考》
圖片來源:Pexels

我實際看過在日本的公司裡有說一聲「某某人,你先針對快要實行的新會計基準做一下調查」來分配工作的做法。可是,這樣究竟要查什麼事情到哪裡,要調查到什麼程度才好,根本令人搞不清楚。在這裡,正是假說登場的時機。

「在新會計基準下,我們公司的利潤是否有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在新會計基準下,對我們公司利潤的影響是否達到一年一百億日幣規模?」
「在新會計基準下,競爭者的利潤也會改變,那我們公司的地位是否相對變差?」
「在新會計基準下,各事業的會計管理及事務處理上,是否有可留意的地方,讓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如果建立這種程度的假說交辦工作,受到委託的人自己也可以明確知道該調查什麼內容到什麼程度。藉由以包含假說的方式,讓該找出答案的議題明確化,如此一來,可大幅減少無謂的白工,如此一來,就能提高生產力。

《議題思考》提高生產力
圖片來源:Pexels

寫下來或說出來:凡事都化為文字或言語

看見議題,並對其建立假說之後,接著就要化為文字或言語,寫下來或說出來。當出現「這就是議題嗎?」「這就是要查明的地方嗎?」的想法時,立刻以文字或言語表達出來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那是因為要以文字或言語表達議題,才會讓「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議題」、「我想要弄清楚的是什麼和什麼的分歧點」更明確。如果沒有用文字或言語表達,不僅自己,就連團隊內部也會產生誤解,結果導致無可挽回的誤差與浪費時間的白工。

把準備徹底執行的議題與假說寫在紙上,或以電腦文件化為文字,聽起來也許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往往知易行難。如果深入追究為什麼無法以文字或言語表達的原因,結果會發現是因為查明議題與建立假說的方式不夠周全。藉由文字,就會知道「究竟想要說什麼」目前落實到什麼程度。化為言語時,一時語塞的地方,表示沒有找到議題所在。換句話說,這就是沒有提出假說就想直接著手進行的地方。

當我說出「落實用文字或言語表達議題」、「堅持將議題形諸文字或言語到病態的程度」這些話,許多人都很吃驚,好像認為我屬於「理工科系思考而且凡事分析的人」,因此對於從我口中聽到「要重視把概念形諸文字或言語」這種話,似乎很意外。

我想,這也是基於議題進行的思考本質受到誤解的部分。

《議題思考》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不試著將議題形諸文字或言語,就無法統整概念。雖然「畫畫」或「圖解」也許對於掌握意象會有用,但是,要確實定義概念,就只能靠文字或言語(包含數學式、化學式)。文字和言語是跨越數千年,人類歷經淬鍊至今為止最少出錯的思考表達工具。在此強調,如果不使用文字或言語,人類很難以進行明確清晰思考。

「將議題形諸文字或言語」對於「視覺思考型」的人而言,尤其重要。

觀察世界上的人可以大致分為二種:「由視覺上的意象進行思考的類型=視覺思考型」與「由文字或言語進行思考的類型=言語思考型」。我是屬於典型的視覺思考型的人,由於日本人使用漢字,因此較多屬於視覺思考型。

視覺思考型對於言語思考型所說的內容大致可以理解,但是,言語思考型對於視覺思考型所說的內容則幾乎都無法理解。由於世界上屬於言語思考型的人占多數,所以視覺思考型的人對於自己想要處理的議題,如果沒有化為文字或言語,將大幅降低團隊的生產力。

我也是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雖然腦中浮現許多點子,卻無法將點子落實為文字或言語,無法順利傳達給周遭的人們,因而吃了很多苦。但是,當我有意識地反覆提醒自己「將議題化為文字或言語」之後,過了一段時期工作就變得很輕鬆。

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一旦實際要執行,就會了解知易行難,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用文字或言語明確表達,是許多人的思考習慣,所以我建議各位讀者,必須刻意練習自我訓練。

刻意練習《議題思考》

以文字或言語表達時的重點

在此先舉出一些利用文字或言語表達議題、假說時,必須注意的重點。

1. 加入「主詞」和「動詞」

句子愈簡單愈好。因此,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包含主詞和動詞的句子表達」。日文中即使沒有主詞也可以成為句子,所以時常產生「發現事情進展當中,大家所想的都不一樣」的狀況。如果句中加入主詞與動詞的,就可以消除模糊不清的部分,瞬間大幅提高假說的準確度。

2. 用WHERE、WHAT或HOW,取代WHY

議題的語言化還有一個祕訣,就是要注意表達的句型。好的議題句型不是用「為什麼……?」這種「WHY」問句,大部分是採用WHERE、WHAT或HOW中的某一個的句型。

  • WHERE……「哪一邊?」「目標該放在哪裡?」
  • WHAT………「該做什麼?」「該避免什麼?」
  • HOW…………「該怎麼做?」「該如何進行?」

「WHY=為什麼?」這種句型中沒有假說,究竟是對於「什麼」想要弄清楚是非黑白並不明確。所以讀者們應該可以了解以「找出答案」的觀點整理之後,大多會採用WHERE、WHAT或HOW句型的原因。

《議題思考》原因剖析
圖片來源:Pexels

3. 加入比較的句型

在文句中加入比較的句型,也是不錯的想法。如果是需要查明「某某是A還是B?」的議題,與其用「某某是B」的句型,不如用「某某並不是A,而是B」的句型。

例如,有某個關於新產品開發方向的議題,與其說「該加強的是操作方式」,不如說「該加強的不是處理能力那種硬體規格,而是操作方式」這種句型,以對比的句子表達,對於什麼想要找出答案全都變得很明確。如果可以,請各位讀者一定要善用這個技巧。

邏輯化管理_接班人培育_品牌課程推薦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議題思考

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作 者:安宅和人 Kazuto ATAKA
譯 者:郭菀琪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