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英杰 藍迪老師

為什麼職場決策管理如此重要?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成為你職涯發展的轉捩點。無論是選擇新的工作機會、決定是否接受挑戰性專案,或是規劃個人技能提升方向,這些看似日常的選擇,實際上都深深影響著你的未來發展軌跡。然而,僅僅做出決策是不夠的。真正區分職場成功者與一般人的關鍵,在於他們如何系統性地管理決策過程——從前期的風險評估、執行過程的持續監控,到事後的經驗復盤,形成一個完整的決策閉環。
決策流程
圖片來自AI工具,由潘英杰老師製作

在個人職涯發展的道路上,每一次決策都直接影響著未來的晉升與成長。如何從眾多可能的行動方案中做出最佳選擇,並確保這一決策能夠順利落地、持續改進,是每位職場人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文將聚焦於個人職場決策,從風險評估、PDCA循環到經驗復盤,構建一個從決策推動落地到持續改進的完整閉環管理體系,幫助你在職涯發展中不斷突破自我。


職場決策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掌握風險評估的4大關鍵步驟

為何風險評估對個人職涯決策如此重要?

在職涯發展中,每一項決策都可能影響你未來的工作表現與晉升機會。無論是決定是否轉換職位、是否參加進修培訓,還是選擇擔任領導職務,都伴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行風險評估能讓你提前識別這些風險,從而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降低失敗風險,提升成功機率。

風險評估的四個主要步驟

為了確保你的職涯決策能順利落地,必須遵循以下四個步驟進行風險管理:

1. 風險識別

  • 目的:全面列出所有可能影響你決策實施的風險因素。
  • 方法:通過自我反思、同事和上司反饋、職業顧問建議等,識別涉及工作職責變動、人際關係、技能匹配、行業趨勢等方面的風險。
  • 個案示例:一位準備爭取晉升的產品經理,識別出風險包括:工作範疇擴大後可能出現的職責混淆、時間管理壓力增大、內部溝通不暢以及個人專業技能與新職位要求不匹配等。

2. 風險評估

  • 目的:對識別出的風險按照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進行量化評估,確定各風險的優先級。
  • 評估六面向
    • 範疇:工作內容或職責範圍變化帶來的挑戰,例如新職位要求更多跨部門協作,可能導致工作重心分散。
    • 時程:時間管理風險,如因職務轉變而出現的工作時程延誤或截止日期壓力增大。
    • 成本:轉變過程中所需投入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成本,如進修培訓費用和心理壓力。
    • 品質:工作質量可能受到影響,例如由於新職務技能不足導致工作成果不達標。
    • 資源:個人資源不足,如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人脈資源或內部協作資源。
    • 關係:與同事、上司及合作夥伴關係的變化,可能引起溝通障礙或信任危機。
  • 個案示例:這位產品經理評估後發現,工作範疇變化可能導致的職責不清和溝通混亂風險最高,而資源短缺和時程壓力則次之。
風險評估6面向,圖片來源:潘英杰老師

3. 風險應對策略規劃

  • 目的:針對評估出的高風險項目,制定具體的應對措施。
  • 風險因應四對策
    • 預防:採取措施防止風險發生,如提前參加相關培訓、制定明確的工作流程。
    • 減輕:降低風險影響,如制定靈活的時間管理計劃和溝通協議。
    • 轉移:將部分風險轉移,如尋求導師或顧問協助,或在必要時委外部分任務。
    • 承受:對於不可避免的低風險項目,制定應急預案並接受部分風險。
  • 個案示例:針對晉升可能面臨的技能不足,這位產品經理選擇預防(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減輕(安排內部輔導)和轉移(尋求外部顧問指導)相結合的策略。
決策管理-風險因應
風險因應4對策,圖片來源:潘英杰老師

4. 應急計劃

  • 目的:在風險真正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將損失控制在最低範圍內。
  • 內容:包括緊急溝通流程、資源調配計劃和迅速恢復策略。
  • 個案示例:若在晉升過程中遇到專案延期或內部溝通問題,產品經理提前制定了應急計劃,如召開臨時協調會議,調整任務分配,並及時向上級匯報情況。

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從範疇、時程、成本、品質、資源、關係六面向考量)、風險應對策略規劃(預防、減輕、轉移、承受)和應急計劃這四個步驟,個人職場決策能夠從容面對各種潛在挑戰,為決策落地提供堅實的基礎。


PDCA循環:推動決策落地與持續改進的動力引擎

什麼是PDCA循環?職場人必學的持續改進法則

PDCA循環是由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與行動(Act)四個階段組成的一個持續改進方法。這一循環幫助你不斷校正並優化決策執行過程,使得每一次實施都能在反饋中不斷進步:

  • Plan(計劃):根據風險評估與可行性分析,制定具體且可執行的個人職涯發展或工作改進計劃。
  • Do(執行):按照計劃落實具體措施,如參加培訓、調整工作流程等。
  • Check(檢查):通過數據、反饋及KPI檢查實施效果,評估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 Act(行動):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方案,形成新的計劃並進入下一個循環。
PDCA循環,圖片來源:潘英杰老師

PDCA循環在個人職涯發展中的應用

例如,一位準備爭取晉升的市場營銷專員,首先根據風險評估制定了提升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計劃;接著,在執行階段參加了溝通與演講培訓,並積極參與跨部門專案;在檢查階段,通過360度評估發現其溝通得分有所提升,但團隊協作仍有待改善;最終,在行動階段,他調整了工作方法,增加了定期團隊反饋會議,並將這些經驗納入下一輪PDCA循環,持續改進。

這一循環模式不僅讓他在短期內能力獲得極大提升,也加大了晉升機會,為其未來的職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經驗復盤(AAR):從成功與失敗中持續學習

頂尖職場人都在做經驗復盤?學習成長的祕密武器

經驗復盤AAR( After Action Review)是一個系統性反思與總結的過程,旨在從每次決策與執行中提取成功與失誤的教訓,為未來的改進提供依據。正如麥可·波特所言:「沒有經驗教訓的決策,將永遠重複錯誤。」對於職場人而言,經驗復盤能夠使我們不斷學習成長、優化自身策略,避免重蹈覆轍。

AAR經驗復盤的5大關鍵問題:讓每次經歷都成為寶貴財富

在每一次的經驗復盤中,通常需要圍繞以下五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與討論:

  1. 我們打算達到什麼目標?
    • 回顧決策前設定的期望與目標,明確初衷。
  2. 實際發生了什麼?
    • 客觀還原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關鍵事實與數據。
  3.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 分析決策過程中的判斷與思考依據,找出內在原因。
  4. 結果與預期有何差異?
    • 對比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找出偏差與不足之處。
  5. 從這次事件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 總結成功經驗和失誤教訓,形成具體改進建議。

案例解析:專案推進計劃的經驗復盤

一位產品經理在推動新專案過程中遇到了溝通不暢和專案延期的問題。在復盤會議上,他與團隊首先回顧了當初設定的專案目標與專案成果;隨後,通過數據與反饋,客觀還原了專案執行過程,指出問題主要出在內部跨部門溝通不夠順暢;接著,探討了當時決策中依賴直覺而忽視了風險評估的原因;並對比了預期完成時間與實際延遲的時間差;最後,團隊總結出加強內部協同、建立定期反饋機制等具體改進措施,這些經驗成為下一輪專案計劃推進優化的重要參考。


從決策落地到持續改進:構建完整的職涯閉環

決策閉環的重要性

成功的決策不僅在於做出正確選擇,更在於如何將這些選擇實施並持續改進。對於個人職涯發展來說,建立一個完整的決策閉環體系,從前期風險評估、方案選擇、決策推動落地,到持續監控與經驗復盤,能夠幫助你在面對職涯挑戰時不斷調整、優化並持續成長。

構建職涯閉環的步驟

  1. 前期準備
    • 完整進行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應對策略規劃和應急計劃),並設置個人成長的可行性分析。
  2. 決策落地
    • 利用決策矩陣等工具,從眾多職涯發展方案中選出最佳方案,並積極推動實施。
  3. 持續監控
    • 通過PDCA循環持續檢查決策實施情況,確保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與完善。
  4. 經驗復盤
    • 定期進行AAR復盤,反思每次職涯決策與執行中的成敗經驗,將學到的教訓轉化為下一步行動計劃。

這一閉環體系使得你在職涯中每一步都能精準管理與持續改進,最終實現穩步晉升與持續成長。


結語:從決策落地到持續改進,成就你的職場卓越之路

在職場發展的道路上,做出正確決策只是第一步,如何確保決策能夠順利落地並在實施過程中持續改進,才是你成為卓越職場人的關鍵。從風險評估中識別並量化各種風險(包括工作範疇變化、時程壓力、成本投入、品質要求、資源支持和人際關係等面向),到制定預防、減輕、轉移和承受的具體因應策略,再利用PDCA循環確保決策執行後能夠及時調整,最終通過經驗復盤(回答「我們打算達到什麼目標?」「實際發生了什麼?」「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做?」「結果與預期有何差異?」「從這次事件中,我們學到了什麼?」)不斷總結與優化,你將構築起一個從決策推動到持續改進的完整閉環,讓你能夠在每次決策中不斷學習與成長,最終實現職場的持續突破與卓越發展。

我是潘英杰老師,提供您解決職場問題的跳脫框架思路,咱們下次見。想要閱讀更多歡迎關注藍迪老師的部落格

職場成功並非偶然,而是來自於系統性的決策管理能力。透過潘英杰老師分享的工具與方法,你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決策系統:首先運用風險評估的四大步驟(識別、評估、應對、應急)為每個決策奠定基礎;接著運用PDCA循環確保執行過程的持續優化;最後透過經驗復盤的五大核心問題,將每次經歷轉化為成長的養分。希望這套方法能夠協助你在面對職涯挑戰時更加從容,並且讓你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持續的成長與突破。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潘英杰老師
潘英杰 顧問

藍迪老師的職場洞察

潘英杰老師擁有近20年的企業高階主管經驗和近10年的企業講師經歷,精通企業問題的診斷與解決,並能在理論與實務間自如切換。老師擅長以日常案例為基礎,將職場情境、管理知識以幽默生動、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讀者,讓複雜的管理變得輕鬆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