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效是被設計出來的!
3個角度評估混成學習成效


當學習不再侷限於單一線下或線上模式時,「混成」將是必然的學習趨勢。

其實,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並僅限於課程形態,還包含三個面向進展,分別是:內容生產、內容呈現、內容運營

第一,內容生產工具

課程內容的進步,本身是錄製內容的速度跟質量,以至於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生產者。
也因為內容越發容易生成,現在人人都可以當導演、演員,甚至是網紅。

第二,內容多元化呈現

現在內容的呈現,不只有文字,圖片,還有長影片、短影片、直播等。
這些形式都可以通過各種app軟體製作出來,例如製作影片的小影、Quik,製作圖文的Canva。

App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三,內容運營平台

現在我們進行線上、線下的串接,也已經有許多相應的學習平台得以操作,其中常見於ATD(美國人才發展協會)操作的「UMU學習平台」,便是能夠完整的體現O2O(Online to Off-line)學習的重要工具。

延伸閱讀:「點燃」員工對學習的動力:將學習視作為績效價值鏈的一環法|UMU創辦人【效果學習】專題分享

這些平台能將不同的學習設計運用其中,有效地實踐線上與線下培訓串聯,更呼應今年太毅提出「Hybrid learning」的學習體驗設計。

透過Hybrid Learning Design模型的三個維度思考,讓我們在內容生成上,快速反應第一線的需求,加上各種內容平台,如:ZOOM、LINE等,將課程內容,透過這些技術傳遞。與此同時,也對於學習模式,開創出一種新的契機,那就是「混成學習Hybrid learning」。


混成學習 Hybrid Learning 如何整合
拉高學習設計的視野


實現混成學習的效益,需要有相應的學習平台。我們這裡借助UMU學習平台的功能,整合三個學習維度,讓學習不只關注在學習模式上,還包含學習週期,還有學習關係人。

空間維:運用混成模式提升學習體驗與效益

過去線上學習的發展,從「數位學習 E-Learning」到「移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再到線上線下的整合,線上學習的趨勢一直都在,只缺相應的學習設計思路。

這也讓我不斷構思,如何將線上學習與線下課程結合。如果只是把兩種學習方式連結,並不是完整的混成學習。因為不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必須站在「學習成果」的角度來反思。

例如:雖然能運用移動化的學習型態,讓學員透過碎片時間學習,但卻也無法肯定學習一定能達到成效,因此,怎麼運用線上、線下模式的混成,提升學習體驗與學習效益,就不只是單一空間維度來看,還需要從其他面向共同探討。


混成學習的三種維度:時間、關係、空間


Hybrid Learning

實際設計「混成學習(Hybrid learning)」的模式,我主要會以三種維度來做為指標,分別是前面提到的空間維度,還有時間維、關係維的視角。

時間維:從學習歷程來檢視各個階段的執行細節

「時間維」主要關注學習的前、中、後。
針對學習前,以組織的發展需求為考量,延伸出相應的學習目標,再連結個人目標與績效指標,並且找出哪些學習指標,能對應上工作的問題點。

從時間維度來看,最大的用意在於,讓學習的起點跟結果連結一起,幫助學員在學習旅程上,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再到學習後如何運用於工作上,藉此激發學員積極投入課程。

關係維:掌握學習關係者對學員的學習關係

「關係維」則聚焦學員在學習歷程中的關係者。
例如:學習前,主管對於部屬學習狀況的掌握,能夠讓學員意識到自己被賦予期望,以及要獲得哪些成果回到工作崗位。

主管需要明白這場課程的目標是什麼?員工需要學習什麼?
更重要的是讓對方了解如何落實到工作流程中。

所以,在「關係維」我們需要考慮學員在學習歷程中,重要的關係者有哪些,進一步討論如何引導關係人與學員的互動。

在課程前、中、後,分別有哪些關係者及任務:

  • 學習前:學員的主管,賦予學員的學習使命。
  • 學習中:講師,準備什麼樣的內容給大家。
  • 學習後:學員本身,如何轉化實踐。

好的學習成效是被設計出來的


如果學習的內容,沒有在結束後被實踐出來,那麼整趟學習等於是白費了。
因此,好的混成學習,不僅僅只是建構在線上、線下的結合,而是多維度的學習規劃。

單憑線上、線下的串接,只能夠保證,學習的容易度與學習總量,並無法確定學習成效。
因此,當談論到混成學習的成效,就必須回歸到空間、時間、關係三個維度的檢視,完整地把這些細節想清楚,在事前就已明確知道產出成果,混成學習成效將不再難以檢測!

太毅國際logo
太毅國際 | Passion to Change !

太毅國際顧問集團是臺灣最大的管理教育機構,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為世界《財富》 500 強企業中的逾百家提供培訓服務,每年參加太毅培訓超過 2000 場次,受訓主管人數超過 6 萬。


你還沒訂閱人才發展觀點嗎?

即刻訂閱,搭上通往人才發展未來的列車


[formidable 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