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摘自《高成效一對一會議寶典

身為主管,你是否聽到一對一會議就皺眉頭?覺得流於形式、浪費時間,更怕踩到地雷惹來後患。作為部屬,你聽到一對一會議就眼前一黑?難道我出了什麼問題嗎?到底要怎麼準備才好?根據研究顯示,全球每天有高達2到5億場的一對一會議,相當全世界每天投資在一對一會議的金額為12億5千萬美元!儘管有如此龐大的投入,但會議成效卻往往難以讓人滿意。

為了將這些會議轉化為有意義的成長,為我們帶來實際效益,《高成效一對一會議寶典》作者史蒂文.羅吉伯格將他向管理者、團隊成員蒐集來的種種數據,以及對多家知名公司領導人採訪,集結出執行一對一會議的最佳方法於本書,希望讓一對一議會議成為你解決複雜工作問題的舞台,以及為團隊成員帶來活力、產生正面影響的重要時刻。

部屬可以且應該怎麼做,才能提高一對一會議的價值、增加正面成果發生的機率呢?在我的訪談中,有十種常見行為,我想在此分享:

行為1: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若你想從一對一會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首先得知道自己要什麼。你最希望討論的議題和主題為何?你最迫切的需求又是什麼?不要被膚淺的主題或細節,抑或是你認為自己應該討論的東西所困。釐清對自己有意義的長短期需求、希望和目標。目標明確有助於你優先考慮和組織你的談話重點與疑問。

行為2:充滿好奇

好奇始於心態,但也與一個人的行為有關,反映了一個人想從他人身上和經驗中成長與學習、獲取新知,以及願意應付各種不同資訊的欲望。研究證實,好奇心與幾個正面結果有關,包括:

  • 較高的工作績效
  • 較高的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
  • 較優質深入的社交關係
  • 企業創新行為
  • 適應與成長

除了積極提醒自己要擁有好奇心,最重要的或許是,我們會努力避開「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只尋找與我們的觀感相符的資訊),並要求自己發掘新的知識和思考方式,即使這會令我們感到不舒服。最終,我們會學到他人的敘事和事實,儘管我們不見得認同他們的觀點,還是有機會從中學習與成長。

1對1會議關鍵,擁有好奇心
圖片來源:Pexels

行為3:建立融洽的關係

建立融洽的關係有助於人們在私人和專業的領域中相互了解,並對彼此感到自在。建立融洽關係顯然是個動態的過程。有些主管非常內向,對社交活動有點不自在,但這並不代表你無法建立融洽關係。反之,這只是表示你得加倍努力,才能建立這種關係與連結。

延伸閱讀:《這樣聚會,最成功!》頂尖會議引導師教你從0開始,打造成功的聚會體驗!

行為4:積極參與

這是你的會議,所以要善加利用。關於積極參與,比較明顯的例子有:分享內容並進行互動;提問;表達自我;樂於交談;對於聽見的話做出有建設性的反應;深入探究;釐清資訊,以及全然專注。做筆記也能促進和傳達參與的訊號。此外,由於會議只有兩個人,非語言交流會很明顯,甚至對人際關係的動態影響更大。坐直、身子微微前傾、微笑、眼神接觸等,都是強烈積極的非語言訊號。

行為5:溝通良好

讓我點出幾個與優良溝通有關的關鍵行為:

  • 簡潔明瞭:運用易於理解和準確的詞彙,以防止誤解。
  • 溝通好比說故事:好的架構、順暢度和組織是必要的。
  • 保持焦點,不偏離訊息內容:跳來跳去會令聽者困惑。
  • 你的聲音很重要:語音轉折和語氣會影響溝通的接收方 式。這兩個溝通元素會影響對方如何理解和詮釋訊息。
  • 誠實:為了得到有意義且深思熟慮的回覆,你要力求對 主管誠實、坦率、甚至展現脆弱。
一對一會議
圖片來源:Pexels

行為6:解決問題

不要只帶著問題進行一對一會議,而是要試著把可能的解決方案也一併帶來,即使解決方案尚未成熟。這表示你很積極主動,渴望以建設性的方式應付挑戰。你要樂意分享自己的觀點,即使與主管的觀點不同。假如出現異議或衝突,便用有建設性的方式解決歧異。請記住,雙方差異並不是問題,而是學習不同觀點的機會,關鍵在於如何談論彼此的差異,卻又不做出人身攻擊。解決分歧有可能帶來獨特且融合的解決之道。

行為7:(有建設性地)尋求協助

無論是接受新的挑戰、克服阻礙、為了趕截止日而在壓力下工作,或是釐清含糊不清的任務和期許,向他人求助都是必要的。曾有學者研究求助這個行為,研究範圍設定在過去二十年。社會心理學家將求助行為分成兩類,一是自主性求助(autonomous help-seeking),二是依賴性求助(dependent help-seeking)。自主性求助的意思是,一個人尋求資訊是為了獨立,為了能自行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這會促成長期的獨立性。

另一方面,依賴性求助指的是想從他人那裡尋找「應急之道」或「答案」,這類求助行為雖然可以節省時間和心力,並立即帶來滿足感,但是通常無法讓人長期自給自足。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工作績效評分與自主性求助之間有正相關,與依賴性求助則有負相關。

行為8:尋求回饋

在尋求回饋時,詢問的內容能更為明確和具體會很有幫助。以下列出一些不錯的問題,可以用來詢問主管,以獲得有幫助的建議:

  • 我在哪些方面做得好,而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 我的強項是什麼?我可以在哪些方面進一步發展?
  • 說到(寫下與工作相關的主題),我有什麼盲點?
  • 我可以增加哪些額外的知識或技能,好讓我把這個職務 做得更好?
  • 若想在這個組織中表現優異和獲得晉升,你會給我什麼 建議?
  • 你認為我在這個團隊和組織的未來如何?
  • 為了達到我想達成的職涯目標,我需要加強和進一步發展哪些知識/技能?

另外,在得到回饋後,也可以接著問:「還有嗎?」這會讓主管思考,補充他可能遺漏的任何內容。 

提問
圖片來源:Pexels

行為9:好好接收回饋

有時,聽取負面回饋是很困難的,即使你打開心胸願意接收也是如此。但其實有個方法,可以訓練你把所有種類的回饋都視為非常有用的工具。真正善於接收回饋(無論好壞)的人,會先感謝對方願意分享回饋。接著,他們會問一些更深入的問題,以進一步了解對方提到的議題。此外,他們會避免在情緒激動時說話,因為這可能會使情勢變糟。還有一點要注意,接受回饋並不代表你必須處理聽到的每件事。

行為10:表達感謝

最後,要感謝主管付出時間和建議。就算你可能不是百分之百同意所有討論的內容,我們絕對還是找得到感恩的理由。這不僅提升了你的人格,還能改善你與主管之間的關係。在表達感謝時,請記住以下幾點:

  • 稍微誇張一點沒關係,因為這會展現出熱情。
  • 盡可能具體一點,這會讓你的感謝更為顯著•表達感謝時,別忘了眼神接觸和微笑。
  • 不時替換傳達謝意的方式,這樣更容易被注意到。
  • 你可以在致謝時流露情感。

整體來說,上述的十個行為是關於你如何盡自己的一 份力,好讓一對一會議成功。主管的行為當然非常關鍵,但你 也要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才能發揮成效。另一方面,這些行 為也能反映出你的為人,且給主管留下更正向的印象。

要開線上會議怎麼辦?線上會議全攻略:掌握12件事,不再畏懼視訊會議!成功打造一場高效線上會議

您也有訓練需求嗎?

填寫訓練需求表單,我們將盡快派專人與您聯繫,提供相關培訓建議與資料,以協助您的企業人才持續發展。

高成效一對一會議寶典

《高成效一對一會議寶典》不緊張、不虛工,善用前饋增進互信、激發動力,主管、部屬都受用的溝通指南

作 者 :Steven G. Rogelberg 史蒂文.羅吉伯格
譯 者 :羅亞琪
出版社: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