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文 | 陶育均老師,內容來源:找到問題了,然後呢?《效談人生,談效有津》
找到問題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改」!許多企業發現流程問題後,設計的改善方案卻無法落地,甚至引發更大阻力。如何確保方案可行?如何避免改善過程中的衝突?本篇透過精實生產、自動化系統導入、門市優化三大案例,帶你了解如何設計真正能執行、能見效的流程改善計畫!
在問題找對了嗎?這篇中,我們從價值流與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找出了流程中的浪費與痛點;但找出問題只是起點,怎麼設計可落地的改善方案,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本文透過三個行業的實際案例,示範如何應用流程工具與方法,從混亂到系統化,將改善設計變得有依據、有步驟,並可落實執行。

為什麼流程改善總是失敗?3個產業工作流程改善案例解密
流程改善「製造業」案例 1:從「局部小改善」到「廣泛影響的精實優化」
📝 公司背景:
D公司是一家中型汽車零件製造商,最近因市場需求提升,產能明顯吃緊,導致訂單交期延長。管理層原本計畫擴大產線,但經過前期數據分析,發現真正的問題並非產線不足,而是生產過程中的浪費過多,導致效率低落。
🎯 流程改善方法應用:
第一步:局部小改善(範圍小,流程短)
- 工具:腦力激盪、小組討論、5W2H
- 應用:先讓產線員工透過5W2H(何時、何地、為何、如何……)分析作業問題,並利用腦力激盪討論改善方案。
第二步:單一任務優化(範圍小,流程長)
- 工具:SOP優化、時間研究
- 應用:
○ 重新設計SOP,減少工人不必要的移動。
○ 用時間研究(Time Study)找出換線時間過長的關鍵因素,並導入SMED(快速換模)技術,減少停機時間。
第三步:大範圍影響的精實改善(範圍大,流程長)
- 工具:VSM(價值流分析)、PDCA
- 應用:
○ 透過VSM(價值流圖)分析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貨的全流程,找出非增值活動(浪費)。
○ 進行PDCA循環(計畫、執行、檢查、行動),持續優化生產流程。
成果與學習點
D公司在三個月內,平均生產時間縮短了15%,庫存水準下降了30%。這個案例說明了,在設計改善方案時,應該先消除流程中的浪費,而不是直接投入新設備或擴增產線,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流程改善「金融業」案例 2:金融業「數位化≠自動化」先優化流程再導入系統
📝公司背景:
E銀行在第一階段分析時發現,貸款審核的延誤主要來自於跨部門資訊傳遞不順暢,導致客戶等待時間過長。管理層希望透過數位化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何確保改善方案落地成為挑戰。
🎯 流程改善方法應用:
第一步:分析現況流程(範圍大,流程長)
- 工具:SIPOC(現況流程圖)
- 應用:先畫出SIPOC(供應商-輸入-流程-輸出-顧客)流程圖,找出每個環節的責任歸屬與資訊流斷點。
第二步:精準優化(範圍小,流程長)
- 工具:SOP優化、時間研究
- 應用:
○ 設計電子審核表單, 確保申請人一次填妥所有必要資訊, 減少來回補件。
○ 重新定義審核流程, 將「初審」與「風控」合併,減少等待時間。
第三步:數位化落地(範圍大,流程長)
- 工具:PDCA循環
- 應用:
○ 建立系統Dashboard監測審核進度, 並設計KPI指標 (如:審核完成率、案件流轉時間)。
○ 透過PDCA 讓系統優化成為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而非一次性變革。
成果與學習點
透過這樣的分步優化,E銀行成功將貸款審核時間從7天縮短到4天,客戶滿意度提升。流程自動化不只是引入科技工具,而是要配合流程優化與員工培訓,才能真正發揮數位化的效益。

流程改善「零售業」案例 3:協作衝突用「數據與試點」化解爭議
📝公司背景:
F連鎖超市發現,部分門市的營運效率較低,顧客購物體驗不佳。第一階段分析指出,主要問題來自門市動線設計不良、結帳區過於擁擠。然而,在執行改善時,內部團隊意見分歧,特別是店長與總部的觀點衝突,導致改善計畫難以落地。
🎯 流程改善方法應用:
第一步:局部小改善(範圍小,流程短)
- 工具:腦力激盪、小組討論
- 應用:讓總部與店長組成改善小組,透過腦力激盪列出顧客常見痛點(如擁擠、找不到商品)。
第二步:數據分析(範圍大,流程長)
- 工具:顧客旅程圖、VSM(價值流分析)
- 應用:
○ 繪製顧客旅程圖, 標記購物高流量區域與排隊瓶頸。
○ 用VSM(價值流圖) 分析顧客購物流程,找出哪些流程可以優化。
第三步:試點測試(範圍小,流程長)
- 工具:PDCA循環
- 應用:
○ 先選擇三家不同類型門市 (市中心、社區型、郊區型)作為試點,測試新的動線設計。
○ 設立KPI追蹤(如結帳時間、顧客停留時間、滿意度)。
○ 透過PDCA迭代改進,確保優化方向正確。
成果與學習點
流程改善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與協作問題。當內部有不同意見時,透過試點測試與數據支持,可以有效化解爭議,確保改善計畫順利落實。
這三個案例告訴我們,流程改善不能只靠「直覺決策」,而是要根據流程長短與影響範圍大小,來選擇適合的工具。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如何持續追蹤改善成果、建立風險預防機制,讓流程改善不只是一次性行動,而是組織的競爭力!我是陶育均,歡迎線上繼續交流。
若您想進一步學習流程改善相關議題,邀請您學習《流程改善術:優化改進與持續領先的關鍵一課》。